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美术片大闹天宫中小猴的劳动图像研究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美术片《大闹天宫》(以下简称《闹》)完成于1964年,是新中国“十七年”动画片的巅峰之作。上集完成于1961年,同年上映;下集完成于1964年,遭禁播,1978年得以上映。1961年的影评

美术片《大闹天宫》(以下简称《闹》)完成于1964年,是新中国“十七年”动画片的巅峰之作。上集完成于1961年,同年上映;下集完成于1964年,遭禁播,1978年得以上映。1961年的影评大多讨论影片本身的创作过程和情节内容等。1978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几篇影评,主要是声讨“文革”的失误,讨论影片的价值。其中,《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封观众来信常被引用:“眼前,一片绮丽的色彩和种种迷人的景象。云雾飘渺,层峦叠嶂,花果满山,一群小猴摘着桃子,荡着秋千,活蹦乱跳地嬉戏其间。稍远处的山中有一带银白的瀑布……两个小猴走上前去用长矛轻轻一挑,那瀑布便像幕布一样左右分开……”[1]这段话描述了影片以小猴为主体的精彩开场。

小猴角色出场时间虽然占影片总时长的近四分之一①影片总长106.5 分钟,其中小猴出现的画面约占30 分钟。,为成就影片经典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作为配角却极少得到关注和研究。片中小猴与果实、瀑布等自然物发生关系的行为图像,与同期宣传画和年画“爱劳动”主题有着颇为相似的图像模式,又与斗争图像一同构成小猴的主要行为,这恰恰契合有关“红小鬼”的主要活动是“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记载。[2]据此,本文将小猴作用于自然物、具有劳动性质的行为及图像称为“劳动图像”,并试图回答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小猴劳动图像是如何塑造的,传达了何种信息?二是其创作思想源自何处?

一、劳动图像的表达和意涵

《闹》改编自小说《西游记》前七回。对照小说相关文字叙述,可知影片在小猴行为设计上作了大幅改编。小说开篇有一段文字描述众猴如何顽耍,它们“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蚂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轻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较之顽耍叙述之细致,与劳动相关的仅有一句“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属刂黄精……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目的是为即将远行拜师的猴王送行。[3]

与小说不同,小猴劳动图像有7 分钟,分3 个片段出现在影片的开场和两个重要转折处(上集猴王龙宫夺宝后和下集猴王大闹蟠桃会后,见图1),可见劳动作为花果山小猴的日常生活,与斗争交叉上演,在调节影片松紧节奏上起着重要作用。分析片中劳动主体、劳动行为、劳动内涵和劳动场景等美术设计的各要素,可帮助理解小猴劳动图像的改编原则和思想内涵。

图1 影片小猴劳动图像分布时长/分钟

(一)劳动主体

片中作为劳动主体的猴子属于较年幼的猴子,中老年猴子并没有出现在劳动图像中,因而本文将他们称为小猴而不像小说那样称之为众猴。②片中小猴数量占绝大多数,另有少数成年和老年猴子,但是只表现了小猴劳动的场景。笔者之所以认为小猴的年龄特征为儿童(4—16 岁),是依据片中小猴的形貌特征,另外,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京剧、绍剧作品中都存在由儿童扮演小猴的现象,如绍剧《大闹天宫》(1957年)和《三打白骨精》(1961年),由此推测,美术片中小猴的年龄特征为儿童不仅仅是因为考虑到儿童观众这一因素,还因为在这一时期,新中国儿童是一个比以往得到更多关注和表现的群体。他们在形貌上与猴王孙悟空相似,以桃心脸、棕色毛发居多,服饰装备简单朴素,以兵、民区分。“兵”装扮者属少年模样①影片下集(1964年)临近片尾出现幼猴着“兵”服饰的图像。,上系领巾,下着甲裙,手持长矛。美术设计张光宇(1900—1965)曾画过一幅图,小猴身着京剧中跑龙套的小兵行头②该图在2018年10 月北京势象空间的“辟新路者——张光宇文献展”中首次展出,原作为张光宇之子张临春收藏。(图2),最终舍弃,而代之以系领巾、穿甲裙并打赤脚的小猴。“民”装扮者年龄稍小,身着中国典型农民背心马褂,更年幼的则一丝不挂。所有兵、民小猴一律参加劳动,但行动自由,无明确分工。

在个性塑造上,片中小猴一反小说中的唯唯诺诺,直接质疑孙悟空从龙宫那里夺来的金箍棒:“这有什么稀奇的?”③在李克弱的文学剧本中,众猴的台词是“好兵器!好宝贝!”。更是敢于捉弄太白金星、撕毁圣旨,全然一副自信而不惧权威的花果山主人姿态,凸显了平等、自由思想(图2④上面两图:京剧跑龙套小兵装扮的小猴方案(张光宇,1960年);中间三图:小猴看金箍棒“这有什么稀奇的?”,太白两次下凡(影片截图,1964年);下面三图:小猴撕毁太白手中圣旨(影片截图,1964年)。)。显然,片中小猴角色设计主要参照了中国近现代劳动人民的典型特征,在个性塑造上体现出毛泽东看待年青人的思想观念。⑤毛泽东在1957年会见留苏学生的讲话中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刘新生、赵国明:《外交官历史亲历记》,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 页。1958年毛泽东作“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著名批示,告诫年轻人要敢于挑战权威,在同年的成都中央工作会议上,他一口气讲了29 个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迹,并阐明自己重视年轻人是“因为他们贫贱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如果党再对他们加以鼓励,不怕失败,不泼冷水,承认世界主要是他们的,那就会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汪澍白:《传统下的毛泽东》,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 页。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508/735.html



上一篇:数字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劳动与艺术生产
下一篇:集体主义时期的妇女劳动与妇女革命以话剧文本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